二战中的盟友相残:英国海军对法国舰队的致命打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叙事中,英国和法国作为坚定的盟友,共同经历了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绝望到诺曼底登陆的辉煌,最终携手走向胜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段同盟关系中曾发生过一段令人震惊的插曲——英国海军对法国舰队发动的蓄意攻击。这场被称为\"弩炮行动\"的军事行动,成为二战史上最令人唏嘘的盟友相残事件之一。
1940年5月,纳粹德国以闪电战横扫西欧。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在短短六周内便土崩瓦解。6月22日,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迅速溃败的战争中,法国海军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由于战事结束过快,这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甚至还没来得及在战场上展现其威力。当时法国海军拥有包括\"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和\"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舰队,其总吨位超过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的总和,位居世界第四。这支舰队的存在,对战争双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剩余62%根据法德停战协议,法国被划分为德国直接控制的占领区和由维希傀儡政权管理的自由区。维希政府名义上拥有对法国军队的指挥权,但其合法性备受质疑。英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支强大的法国舰队随时可能落入德国手中。温斯顿·丘吉尔对此忧心忡忡:\"如果这些战舰落入德国人手中,将彻底改变海上力量平衡。\"为此,英国向法国舰队发出最后通牒:要么加入英国海军继续战斗,要么自行解除武装,否则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法国海军将领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不愿背叛祖国效忠维希政府;另一方面,又对英国的真实意图心存疑虑。最终,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宣布中立。然而英国海军部认为这种中立不过是自欺欺人,在代号为\"弩炮计划\"的秘密行动中,决定先发制人。1940年7月3日,由海军上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指挥的英国H舰队悄然逼近法国海军在北非的主要基地米尔斯克比尔港。
当天清晨,英国舰队向法国海军发出最后通牒,给出了四个选择:加入英国海军、驶往英国港口、驶往法属西印度群岛解除武装,或是在六小时内自沉舰船。法国海军司令让苏尔将军拒绝了所有选项,决心捍卫海军荣誉。下午5时56分,在谈判破裂后,英国舰队向停泊在港内的法国舰船开火。\"布列塔尼\"号战列舰被直接命中弹药库,在短短几分钟内沉没,造成977名官兵丧生。其他舰船也遭受重创,整个战斗仅持续了十多分钟,就以法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告终。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造成了1297名法国水兵阵亡,而英军仅有两名水兵轻伤。从军事角度看,\"弩炮行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消除了法国舰队落入德军之手的威胁。但从政治和道义角度看,这次行动给英法关系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两年后的1942年11月,当德军企图夺取停泊在土伦港的法国舰队时,法国海军选择了集体自沉——77艘战舰在港口内自毁,用这种悲壮的方式践行了不向任何一方屈服的誓言。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现了战争中的道德困境,更揭示了同盟关系在极端情况下的脆弱性。
发布于:天津市恒运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